世上的快樂比較短暫且無法持續,然而聖經中提到的「喜樂」卻可以長存於心,甚至具有強大的感染力

(本文摘自周巽正牧師《聖靈的果子-喜樂》)
觀看更多【道在人間】系列影片
快樂和喜樂截然不同
為何世上的快樂是短暫的?因為快樂通常是環境所造成,事情順利或如我所願就開心,反之就憂慮低沉;從另一個角度思考,我們的心被環境綁架了。然而,聖經上卻說:「一宿雖然有哭泣,早晨便必歡呼。」(詩30:5)表示有一種喜樂與快樂不同,是長遠且能夠勝過我們所面對的苦難、憂傷和哭泣,雖未必僅經過一夜,問題就能解決,但卻能讓我們以不同的心境面對苦難。
在約翰福音第16章第16-22節中,耶穌向門徒提到自己即將受苦和受死,也進一步向門徒保證,即便門徒心中憂愁卻是短暫的,等到祂再次見到門徒,他們就會得著長遠的喜樂,這與世界短暫的快樂、持久的憂愁嘆息完全相反;祂也應許每一個基督徒都有這份「喜樂」。
這個「喜樂」與環境無關,因為是從神而來。當我們重生得救的那一刻,就能擁有與神一樣的屬性,這並非人為或環境造成,而是屬神兒女從神得著的力量。「耶和華─你的神是施行拯救、大有能力的主。祂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,默然愛你,且因你喜樂而歡呼。」(番3:17)
基督徒常說福音就是好消息,在英文新欽定版聖經(NewKingJamesVersion)中,「福音」被翻譯為喜樂的消息。當我們領受這個好消息,相信為我們釘在十字架的耶穌,就與神和好並擁有全新的生命,也擁有聖靈果子之一的喜樂和一切屬靈的豐盛產業。
苦樂共存的能力
「婦人生產的時候就憂愁,因為她的時候到了;既生了孩子,就不再記念那苦楚,因為歡喜世上生了一個人。」(約16:21)經文讓我們明白:喜樂與憂愁能夠共存。每個生過孩子的母親都印象深刻,當醫護人員將產痛生下的孩子抱到她面前,身體雖然尚未脫離痛楚,但心中卻同時充滿喜悅。當下的喜悅並非取代身體的疼痛,而是因為喜悅充滿心中,以至於能夠忍受身體的疼痛。
很多時候我們帶著傷心難過的事來到神面前,總是期待祂能挪去我們難以承擔的苦楚,神當然有這樣的能力,但往往祂不這麼做,卻是藉此要賜給我們喜樂、力量、安慰等正面資源。信了主不代表我們從此不會有苦難和憂傷,而是倚靠神賜下的喜樂,成為我們與苦楚共存的力量。
夏天天氣酷熱,當我們在冷氣房享受舒爽時,若有人開了門窗便會帶進一股熱流,冷氣的壓縮機也會啟動以維持在一定的溫度上。喜樂就如同一個恆溫器,在我們遇到人生的不順遂時,成為一種平衡的力量。
永恆不變的盼望
「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。祂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,就輕看羞辱,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,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。」(來12:2)耶穌因著那長遠的喜樂,勇敢面對祂所承受的羞辱和苦難。保羅也說過:「我想,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。」(羅8:18)「榮耀」的希伯來文“kabod”就是「重量」的意思,若將苦楚與榮耀放在天平上,結果顯而易見。耶穌在約翰福音對門徒說:「你們現在也是憂愁,但我要再見你們,你們的心就喜樂了;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。」(約16:22)耶穌復活的真理永存且不容改變,這個喜樂就是建構在永恆不變的神身上,沒有人能搶奪。
當保羅在監獄中寫腓立比書時,他勉勵監獄外的弟兄姊妹要「靠主大大的喜樂」(腓4:10)他並非說自己的不自由比那有自由的還要喜樂,關鍵點在於「靠主」,當我們倚靠主,無論在什麼樣的景況中都能喜樂。如果要靠住豪宅、吃大餐等環境才能開心,那就是世界的快樂,真正的喜樂與環境無關,是從基督而來。
「不但如此,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;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,忍耐生老練,老練生盼望;盼望不至於羞恥,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。」(羅5:3-5)面對人生的苦難仍可以喜樂是因我們有盼望,這個盼望不是只在今生而是存到永恆,一個盼望病得醫治最終仍因病死亡的基督徒,他明白死亡不是終點,而是迎向神的起點,且在永恆裡得著自由、釋放與榮耀。
當聖經教導我們要「凡事謝恩」時,我們所感謝的,是那賜予恩典的神,而不是定睛在想得著的祝福上,否則我們得到的只是短暫的快樂。當我們將焦點轉向神,無論所期待的事是否發生,依然能對神心存盼望,只有祂的笑臉才是我們的安慰;祂的同在是我們最大的獎賞;祂所賜給我們的喜樂,沒有任何人事物能奪去。
讓我們重新省思「喜樂」的意涵,懂得享受「苦樂共存」的時刻,並且全心仰望永不改變的神,就能真正經歷從神而來的喜樂,成為我們的力量與幫助。
